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金進閱讀教學策略

桃園縣霞雲國小102下學年2年級精進閱讀教學策略
陳怡靜老師
 壹、下學期增修的閱讀計畫:精進教學策略更精進
  上學期在老師的循序引導之下,完成了閱讀精進教學策略。因為是新的策略,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雖然很辛苦,但是小朋友能抓緊老師的衣角緊跟著走,很有成就感。
    上學期末時,已粗略備課,將16課依課文需要,製作好學習單,裝訂成一册。寒假時再精進集中識字教學~透過同部首、同部件識字,將本學期16課的生字依相同部件集中成一家族,完成不同的字、→造多種語詞→選擇適合的語詞→串連成短語→分組討論完成一首童詩寫在自製的環保吊飾風鈴上。
    經過上學習的演練,這學期小朋友已能熟悉的造字、語詞,也開始喜歡查字典。延伸寫童詩,分組討論很熱絡,很開心,2組已各完成了2篇童詩,並結合生活課的美勞作品,做了2個非常有創意的風鈴,掛在教室走廊上,非常吸睛吸引路過的師生「照過來」;更讓本班的小朋友除了開心之外,更刺激他們喜歡寫童詩,紛紛要求要自己獨立完成一首詩。因為自己會去找詞彙的材料寫作就變得很容易了!從茫然害怕變成喜愛寫作。
    這學期的課文大都適合採「問答小天才」課文閱讀理解,才熟讀完第一課課文,小朋友分組討論「提問」,第一組提了8到題目,第二組提了11到題,能提出那麼多的題目我已經很驚訝了!更讓我吃驚的是出的題目除了有「提取訊息」、「推論訊息」,甚至還有「比較評論」「為什麼無數的珊瑚蟲要在一起?」,這麼高層次的題目居然是二年級的小朋友出的,從這裡可以印證用對了教學方法,小朋友的潛力是無限的!是可激發的。
小朋友的解答不是很關鍵,一起上網查詢,結論是珊瑚蟲只有一公分大,易被海浪沖走,或是被海砂掩埋,體內的共生藻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產生能量提供給珊瑚蟲用,因此聚集在一起增加生存的機會。
    國語補救教學策略:發現許多小朋友讀文章時,都是靠旁邊的注音認讀,而忽略了國字的認寫。為了加強識字及詞彙,將南一、翰林、康軒版本一上、一下、二上、二下的課文,打成新細明體不要有注音定成策,請小朋友朗讀並聽寫語詞。希望他們能將已學過的及在這階段該會的字詞能熟習,增進閱讀寫作的能力。
     以下的計畫仍然遵循上學期的閱讀教學的策略
 貳、多元化的課文閱讀、寫作教學
   向葉老師學習,在班上依照不同的課文類型,經過課前的分析,應用了四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及搭配不同的學習單來做學習引導,期望寶貝們的上課反應及學習效果能不錯,並應用「萬用學習單」,將觸角延伸到課外讀物的閱讀教學或讀報的教學上。
一、 放聲思考教學法
  預測與提問在進行教學前,教師以課文題目為中心主題,鼓勵學生運用先備知識猜猜看這課會說些什麼?寫或畫圖在自己的小白板上,張貼在黑板然後投影該課的插圖讓小朋友心電感應看圖說故事,了解文章預測作者意圖。通常越能藉由題目及圖片預測文意的,就越能統整知識和內容,達到提升閱讀理解的效果。
    放聲思考(think aloud):就是透過說出自己心裡的想法及觀念來增進閱讀能力,提升對文章的理解。透過六官的教學步驟:1.讀出聲音(口、眼、耳、手到):請學生讀出文章或故事的內容;2.利用直覺思考(心、口到)說出自己腦中在想什麼3.直覺說出自己讀文章或讀故事的困難為何4.直覺說出如何處理這個難題的過程抓取文本重要訊息,訓練文章理解與推理能力,讓小朋友去監控自己對課文或文章的理解程度為何,當遇到瓶頸時該尋求何種解決管道,使自己的問題得以順利處理,可以幫助孩子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教學步驟如下:
(一) 老師示範放聲思考
       在教新的課文時,先以第一段課文為例,老師邊唸課文的每一句,邊把自己在腦海中對於每一個語詞的解讀說出來,檢視看自己是否能說出它的意思。剛開始進行放聲思考教學時,每次教新的一課就需要將課文的第一段示範一次,再請小朋友自我練習,等到小朋友熟悉此教學法後,只要下個指令,小朋友就能馬上自我進行,不用再做示範了,老師只要進行行間巡視觀察即可。
(二) 請小朋友等一下在進行放聲思考時,要將「指稱代名詞」圏出來:
    先向小朋友說明何謂「指稱代名詞」,即課文中的「你」、「我」、「他」、「他們」、「你們」等,在文中所代表的是什麼?當小朋友在進行放聲思考時請將這些詞圈起來,還要說出它們代表的各是什麼名詞。
(三) 請小朋友將讀不懂的地方圏出來
  提醒小朋友一邊放聲思考時,可用口頭自我解釋,也可用另一相似詞替換,更可用動作來表達,當遇到生詞無法說出或表演出它的意思時,請用鉛筆將它圈起來,然後告訴自己等一下你將如何解決這個不懂的問題,或可等待老師引導全班共同討論,聽聽同學的看法或由老師做解釋。這個步驟可由個人獨立進行,也可嘗試過將小朋友分兩人一組進行,讓學生有與他人互動的機會,如此做教學的變化搭配,時而個人,時而分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讓教學更多元、更活潑。
(四) 學生開始進行放聲思考:
  在學生進行放聲思考時,老師巡視其間,來回走動,關注每位孩子的學習狀況,聽聽他們在說些什麼,不用太介入他們的放聲思考學習歷程,只輔導方法錯誤的孩子,主要是確實掌握每位孩子正積極的在做放聲思考,自我監控閱讀理解。
(五) 全班討論發表時間:
  待全班大都已完成一段放聲思考後,老師逐句朗讀該段的每一個句子,把「指稱代名詞」一一帶入,會針對課文提問問題,請小朋友舉手發表,發表方式可以口頭解說以另一詞替換、或到教室前走動表演,甚而將該詞語代入一句造句,當然藉由孩子不同程度的表現,給予不等值的加分獎勵,以鼓勵孩子更踴躍、更創意的發表,當全班孩子都無法正確的表達時,才加以解說,透過多元化的呈現方式,較能掌握孩子的學習。
(六) 總結段落大意或表達自我的體會:
  當完成了放聲思考,全班也透過討論及發表釐清了課文中的迷失後,老師會提問問題向小朋友做個段落小結論,請小朋友說出這段在告訴我們什麼?或你讀完這一段,你的想法是什麼?也可以帶入環保、人權或生命教育等議題,引發孩子更寬廣的省思。
(七)預期效益
  1.能看到孩子的評量成績蒸蒸日上。
  2.進行故事書閱讀教學、國語日報及的閱讀教學時,能發現二年級孩子
   怎麼會懂那麼難的詞,能對故事的理解與體會。
  3.事半功倍,表達能力的提升:將學習主導權回歸給孩子們,讓孩子們
   自我發表,自導自演,教室裡的歡笑聲此起彼落,教學變得很輕鬆,
   學生的學習效果卻能有效的提升。
     在進行完每一段課文或整課課文的放聲思考後,依不同的課文題型,搭配使用各種事先編製好的學習單,其教學操作方式如下:
 二、 多元學習單的交互應用
(一) 故事型課文結構分析及摘要:
1.對於故事型的課文,完成放聲思考教學後,老師向小朋友說明「故事型課文故事結構分析及摘要」學習單的寫作方式,第一次進行這種類型的學習單書寫,老師需將整課課文以提問方式,帶領全班孩子進行故事的結構分析,在電子白板上把小朋友發表正確的答案一一填寫進去每一空格內,先讓孩子熟悉這種學習單的寫法。   
2. 指導孩子將每一格的答案以適合的連接詞,依序將每一句串連並重組起來,就可以成為一篇簡潔有力的摘要。第一次老師先示範給孩子看,如何摘要一篇冗長的故事  
3. 讓小朋友獨立完成或分組完成:當示範完整張學習單的寫法之後,關掉電子白板,請小朋友開始回顧,模仿老師的做法從分析故事的作者、背景、發生的經過如何及寫出故事結局,最後再把故事摘要一遍,給同組同學聽。   
4. 摘要發表時間:請一些小朋友上台摘要故事給大家聽,當然剛開始練習摘要,先選擇班上較優質的學生上台,希望對於班上較膽怯、語言表達較弱的孩子,能收見賢思齊之效。  
 5. 自我完成「故事型課文故事結構分析及摘要」學習單,以練習分析故事及摘要故事的能力。   
6.預期效益:我們的學區、學生素質與葉老師的學校班級雷同是位於偏鄉的文化不利區,大多數的家長對於教育始終置身事外,將教育全責交給老師。一年級剛接這班時,發現他們的注音符號普遍學習狀況不是很好,有四分之三的孩子還無法正確的認讀聲符及韻符,更遑論能順利拼音,文章總是唸得零零落落。
二年級開學了,期望經過幾篇這種故事型課文結構分析及摘要教學,能讓每個孩子都有輪序上台發言的機會,能有勇氣的在台上摘要一課課文。
(二) 「問答小天才」課文閱讀理解:
1. 對於任何類型的課文,都可以選用這種學習單,目的只是要讓學習更多元化,維持孩子對國語課的學習動機。在完成一課的放聲思考教學後,會交互使用「問答小天才」的提問及完整回答問題學習單的教學方式。
2. 先介紹5W1H(誰、哪裡、什麼時候、什麼、為什麼、如何)的六個提問問題的小精靈,說明它們各用在什麼場合?該如何用這些小精靈來提問問題?及如何完整的回答所提出來的問題。舉出一些生活上的問句及回答常例和一些答非所問的反例來向小朋友說明。
3. 先向小朋友說明「問答小天才」學習單的寫作方式,以課文的第一段為例子,示範可選用哪些小精靈,並用它來提問一個問題,最後針對自己設計的問題做一個完整的回答。
4. 兩人一組實際操作演練:兩人一組,每段輪流一人提問問題及另一人完整的回答對方的問題,最後將答案寫到學習單上。   
  應用「問答小天才」學習單的教學,一方面可以藉由孩子和組員的相互提問及回答的活動,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且鑑於平日對孩子的觀察,小朋友常犯簡答別人問題的不好習慣,甚而將這種習慣表現在造句或寫作上,所以要求他們不但要學習注意聽他人的問話,能答為所問,還要完整的回答他人的問題,期待能將成效表現在未來的造句及文章寫作上。
(三) 接寫故事,培養創意寫作:
 1. 課文或文章的選擇:在備課時,覺得該課課文是屬於故事類型,故事情節發展頗有趣的,有一個很大的故事轉折點,從該故事發展轉折處截開,將截開課文的前半段課文,先打字存入Word檔,上課以電子白板將此段課文呈現。
2. 請小朋友猜猜看故事的後續發展可能是如何?鼓勵小朋友天馬行空、更有創意的想法。
3. 「兒童文化館的繪本花園」的每一個繪本故事,動畫播完後,都沒有結尾,都會出現要小朋友發揮創造力,繼續把故事說下去,看看和書裡面的結局,有什麼不一樣喔!小朋友發表完後,打開「深入導讀」,看誰賓果了,或是票選誰的結局最棒!
4. 預期效益:請小朋友口頭發表自創的故事結局,小朋友能爭相說出自創的故事,藉由這種互動,讓其他小朋友能經由聽述其他同學所編造的故事,而激發出更多的創意火花,老師也適時加入自己的看法,對他們的故事情節進行合理性與否的批判,當然也不忘給予加分鼓舞。
5. 完成「接寫故事」學習單,培養孩子創意寫作能力,或許哪天還有機會培養出小小作家呢!
(四)「在書中相遇」,課文分析
1.完成放聲思考教學後,向小朋友說明「在書中相遇」學習單的寫作方式。
2.請小朋友舉手發表文中哪一句話讓自己覺得最傷心、最好笑、很奇怪覺得怕怕的地方、最讓你感動的地方,還要說出自己的理由是什麼
3.最後,老師挑選出小朋友都不懂的生詞並造句,鼓勵小朋友可以用身邊的工具-字典,來協助自己解決語文理解及造句上的困難。
4.分組討論:將全班小朋友分成二組,各分派語文能力較好、較負責任的孩子當組長,請組長帶領組員經由討論,共同合作將「在書中相遇」學習單中所列的各種答案找出來,並書寫上去。
 5.這種教學方式也很適合應用在一般的故事書引導教學,孩子經由討論,達成共識,寫出協調後的答案。
6. 預期效益:透過「在書中相遇」的分組教學方式,能看到孩子小組學習的專注及更高的學習動機,能很積極的共同找答案,並提出支持的理由為何,藉此訓練孩子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不要只有答案,或總認為每件事都是理所當然,都是順理成章的。對於自己的一個思維要有支持的理由來佐證,要具有批判的能力。
(五)「心智圖」,課文分析
1.      老師帶領小朋友大聲朗讀繪本或一篇文章(短),透過六官(眼耳鼻口心手)六覺(視覺、聽覺、嗅覺、讀覺、觸覺、用心)讀3遍後,
2.      閉上眼睛想想看,在腦海中出現的字或圖案,讓小朋友自己用小白板畫圖和寫關鍵字(注音國字皆可,可以提升認讀、識字,提升理解力、記憶力)。
3.      摘述重點策略:帶領孩子一段一段的找出關鍵字,再依關鍵字自由聯想出一些關鍵字。老師先依題目畫出中心主題,再依文章中找出的關鍵字、圖案為主幹,畫出樹枝圖填上聯想的圖案、關鍵字。(創造力、組織統整能力
4.      大家七嘴八舌,腦力激盪共同畫出一張心智圖。(創造力
5.      最後再請小朋友依心智圖說故事表達能力
6.      用「心智圖」將課程重點做統整,讓上課在高度的師生互動中,變得更有趣,不學會也難!
7.      一開始「心智圖」被運用在教導學習遲緩者身上,獲得絕佳的效果,現被廣泛運用在各個學習及潛力開發層面。 !
8.      心智圖可以大量同時訓練左右腦提升理解力、記憶力、創造力、組織統整能力、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我們是同一家族集中識字教學~透過部首識字,將本學期的生字依相同部件集中成一家族,分門別類取家族名稱,組合幾個家族。
參、自我期許:
   其實閱讀理解能力是各學科的學習基礎,很多孩子生活科不會做「選擇題」,數學不會做「應用問題」原因是在於語文的理解不佳,因此無法正確的解讀題目的要求是什麼,而答非所問,因此,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可相對地成長其他學科的學習,對文章的觀點能更成熟。
    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難以感動自己及學生,新學期新氣象,要具有敢於嘗試的勇氣,讓自己多多接受新的教育訊息,應用更多元有趣及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及能力。驗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反思自己這句話是否正確。用這句話來督促自己,做為我努力的方向。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而言,相信每種策略剛開始引導時一定會很辛苦,也很費時,但是假若孩子上手後,教學就會變得很輕鬆,很有趣,效果更是日益顯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巴凌的手工皂教室